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

在亚历山大偶遇“大白菜”。

旅游新闻 2024-06-10 浏览(4786) 评论(0)
- N +

非洲茶中的蜜月是如此甜蜜。

在我到达非洲大陆并亲眼目睹后,我意识到以前的自己是可笑的无知。

非洲有沙漠,非洲有荒地,但非洲也有江河大海汹涌澎湃,参天大树和压倒一切的阴郁。

更让我感到无知和羞愧的是,非洲有那么多爱喝茶的人,喝茶之风已经渗透到很多国家的普通民众中。前十年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有两个,其中摩洛哥排名第五,埃及排名第七,南非排名第十一,中国仅排名第十九。非洲实际上生产茶叶。十几个国家盛产绿茶和红茶,世界茶产业的一半在非洲。非洲茶的质量甚至非常好。产茶的东非国家经过或靠近赤道,地势较高,阳光充足,火山灰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非洲茶叶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如茶多酚、花青素等。非洲仍然是头号茶叶出口国。十多年来,肯尼亚一直稳居世界茶叶出口榜首。

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中国茶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时我脑海中闪过两个成语:一叶障目夜郎自大!

然而,真的很难接受非洲各地对茶的味道的追求与我们的习惯截然不同——在南非的几个城市,如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和开普敦,我们都坐下来与当地人喝茶。南非虽然不产茶,但一般有喝下午茶的习俗,主要是进口红茶。有一次在开普敦大学,中国被荣幸地邀请为嘉宾,大学以最高礼仪招待我们“三杯茶”。

其实三杯茶就是一杯茶,也就是同一杯“茶”泡了三次。我看着他们把红茶放进杯子里,然后是热水,然后是三块小方糖。第一杯茶真的很苦,因为茶量大,茶味浓,而方糖仍然紧实。

展开全文

第二杯茶的强度略有下降,但糖的魅力开始显现,两者势均力敌,相对平衡。到了第三杯的时候,方糖已经完全融化了,势不可挡的甜霸之气将本就不弱的茶韵压垮了,它蜷缩在角落里。我勉强喝了一口,整个人都被甜晕了。

到了埃及,我觉得茶的话题可以和中国的潮汕地区相提并论,广阔无边。埃及本身不产茶,但饮茶的风气蔚然成风。在一个总人口过亿的大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高达1.1公斤。埃及人主要喝红茶。如果你有一天不喝一杯红茶,那一定是令人不安和震惊的事情。清雅的用茶叶煮,味道更香。大多数人用茶粉煮,加入几片新鲜的薄荷叶,这是甜而凉爽的,但无论如何,杯中都会放入大量的白糖,超过容器的三分之二。

一到首都开罗,我们就忍不住笑了,在翻译的带领下走到一个街头茶桌前。一向对中国友好的埃及人热情地欢迎我们入席,并像邻居或亲戚一样亲切自然地微笑着。

为我们煮了一壶新茶,两个有轻微茶渍的杯子放在每个人面前。铜锅里的茶汤煮开后,迅速注入其中一只玻璃杯中,从副碗中放入几片薄荷叶,糖碗中放入几勺白糖。一个勺子用来搅拌它,然后将冷白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一切都像流水一样熟练,然后耸耸肩笑一笑。

这杯茶绝对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最香最甜的“茶”。没有之一,远超开普敦大学的“三杯茶”。这杯茶咽下去后,我只觉得强烈的茶力包裹着巨大的糖腻气势,很快我的胃开始混沌飘移,然后我的头混沌飘移,我的眼睛眩晕,让人感到不安。看到我们痛苦的表情,主人示意我们赶紧喝下冰冷的白水。

果不其然,这杯冰冷的白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整个人才逐渐回过神来,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和当地人谈论茶了,甚至产生了深入骨髓的“糖恐惧症”。

另一个国家的一位老朋友知道“适合胃”很重要

就像我们害怕非洲茶一样,无奈远离,我们的旅行来到了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

非洲地中海沿岸城市亚历山大继承了古罗马的辉煌。即使一千年过去了,即使它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但它仍然令人敬畏地出现在那里。

那是在这座我向往已久的世界历史名城的一块珊瑚礁上。我们喜出望外,撞上了一款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普洱茶!

那一天,在城市东部的蒙塔扎尔宫,也就是亚历山大城著名的“夏宫”,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夏宫,我们正在参观滨海的后花园,站在悬崖上一个草屋顶的小木亭里俯瞰着浩瀚的地中海。

当时,地中海上没有云空。蓝色是那种蓝色,白色是白色,地中海平静,温和,和平,让人心胸开阔,放松。这时,鼻子捕捉到了烟味,这不是烟草的味道,而是我们茶友熟悉的普洱茶中独特的松烟香味。只是好奇,在远离万里的非洲海岸,普洱茶的香味在哪里?

循着淡淡的香味,我们在离草亭不到十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处岸边礁石。

我看到一对看起来像中国人的老年男女安静悠闲地坐在礁石的平坦区域喝茶。他们面前是各种开水和泡茶用具,一大桶矿泉水,以及一个精致的古色竹篮,里面装满了各种茶包。看到我们的到来,两位老人惊喜万分,忙不迭地起身招呼我们一起喝茶。

因为他们都是中国黄皮,也因为他们都喜欢中国茶,我们会像朋友和亲戚一样坐在或蹲在这个狭窄的礁石上啜饮。从汤色来看,应该是存放时间超过十五年的中期茶。

茶一煮好,他们就开始互相询问和介绍。两位老人是当地华侨,一对在非洲打拼了几十年的夫妻,从广西上林搬到了海水湛蓝、四季宜人的亚历山大港。我在中国时有喝茶的爱好,但自从我去了非洲后,我的习惯没有改变。但我几十年来始终无法适应当地的饮茶习俗,一直固执地坚持着国内纯正的饮茶方式。

幸运的是,中国商店随处可见,他们最喜欢的茶如六堡茶、普洱茶和单丛茶也不难找到。问及我们现在正在享用的茶时,老人从竹篮中拿出一个密封的纸袋,取出里面的茶饼。

我盯着包装纸中间的大“白菜”形状的标志看了一眼,欣喜不已。哇,它是中国著名但稀有的精品茶吗?

老人慢慢地告诉我们,这确实是勐海茶厂生产的2002年“大益”精品生态青饼,是我国俗称“大白菜”的系列茶之一。懂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大白菜”?

我记得,所谓的“大白菜”是勐海茶厂的一种异国定制茶。它是由茶花地区的广东茶商何氏兄弟购买的,有人甚至指出,茶材的茶产品就是在板章村加工生产的。从2000年到2004年,总共制作了四年。“大白菜”的整个家谱按照茶叶品质和茶菁等级分为九个等级,即古树级、珍品级和茶叶级。

它被称为“大白菜”是因为它的包装棉纸中间有一个具有绿色食品和有机(天然)食品双证书的标志,外观和颜色相似。

大白菜,所以圈内人笑称之为“大白菜”。

然而,这种稀罕物是如何来到这个离万里不远的地中海海岸礁石上的呢?老人说,一位来自广东的商人前年在亚历山大不幸遭遇车祸,家人通过朋友联系到老人。老人尽力经营他在当地的人脉关系,热心帮助他渡过难关,顺利回到祖国。我得知这对老夫妇爱喝茶,为了报答他们的帮助,广东人从万里寄来了一大袋茶叶,其中包括两块这种“大白菜”。

这种味道浓郁醇厚、茶香浓郁、口感丰富的“大白菜”,仿佛冲破了厚厚的云层见到了太阳,一扫我们近几天在几个非洲国家堆积的甜腻感,令人神清气爽。

站在亚历山大港礁石上的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我从眼前的茶想到:茶是分国界的,同一种茶不同于饮茶习俗,这就造就了一种奇特多变的茶感;不同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不同的饮茶习俗。外人可以怀疑,但他们必须得到充分尊重。

中国人按照中国的习俗喝茶,即使他们在国外,他们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保持不变。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也是与世界对话和交流的一种形式。

原出版普洱杂志。

2022年12月刊

文|图单薇全

编辑|赵梓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