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

中埃联合考古队有了许多新发现!一起走进埃及的门图神神庙。

旅游新闻 2024-06-13 浏览(834) 评论(0)
- N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有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门图神神庙的考古工作有了新的突破。2018年起,中国和埃及成立联合考古队,对埃及门图神神庙遗址进行发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及。尼罗河沿岸尘封了3000多年的古庙,正在慢慢褪去神秘,重现往昔。

对埃及门图神神庙遗迹的考古有了许多新发现。

自2018年以来,中国和埃及成立了联合考古队,对埃及门图神神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中国考古队近日完成了赴埃考古的阶段性任务,揭示了门图神神庙一座小庙的整体轮廓,新发现一处建筑地基,还发现两块刻有铭文和浮雕场景的石头。

卢克索古城,位于埃及南部,古称底比斯,曾是古埃及最强大时代的首都。总的来说,开罗附近的金字塔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卢克索地区是寺庙的世界,汇集了卡纳克神庙神庙群、国王谷等古埃及文明的精华,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埃及联合考古队在中国发掘的门图神神庙是卢克索最著名的卡纳克神庙神庙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发掘始于今年3月中旬,历时两个月。这也是项目组自2018年以来第六个季度的埃及考古之旅。

展开全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门图神寺整个建筑群由几大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门图神寺和玛特寺;西南角还有六座奥西里斯神庙,这六座小神庙中第四座的结构轮廓我们已经基本清理出来了。

除了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4号庙的整体轮廓,在出土的文物中,考古队还发现了一个石坛。碑文虽已破损,但可以辨认出是第30王朝法老内克塔内布一世的坐床名称,成为考古学家破译小神庙建造顺序的年代标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贾说:我们发现了一个用石条建造的矩形水池状遗迹,这在以前挖掘的所有奥西里斯神庙中从未见过。建筑布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背后人们观念的变化。

埃及是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经历了各种朝代更替。一般分为早期王朝、古王国、中期王国、新王国和晚期,共31个朝代。中埃联合考古队发掘了约建于公元前1391年至公元前1355年的门图神神庙。此时中国处于商朝,古埃及处于新王国时期,是阿蒙霍特普四世、图坦卡蒙、拉美西斯等著名法老生活的时代。

在这一季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在门图神神庙和玛特神庙的交界处发现了一座不明建筑的地基,尤其是在用来建造地基的两块砂岩石头上,至今仍有铭文和浮雕场景,铭文很可能是第25王朝法老塔哈卡的国王圈,这也成为考古学家迄今的重要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这一新现象将提高我们对寺遗址群的平面布局、建造顺序和功能的认识。随着时代的不同,它也在变化。其实背后是古埃及社会,至少从新王国时期到二十五、二十六王朝,甚至更晚到三十王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门图神神庙,古埃及文明的聚集地。

近年来,随着中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两国在考古领域开展了合作。2018年开馆的门图神神庙中埃联合考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及进行考古发掘。门图神神庙被选为第一站,因为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聚集地。

在古埃及泛神论的文化背景下,门图神具有太阳神、创世神、战神和守护神的属性。据专家介绍,在古埃及王国时期,门图神被视为天空中太阳神空周围的神之一,经常以一个人鹰头的形象出现。门图神神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4世纪古王国的第六王朝。

第11王朝,来自底比斯的法老门图荷太普二世统一了上下埃及,对门图神教的信仰在第11王朝达到了顶峰。这个时期的法老都是以门图神的名字命名的。从第12王朝开始,对太阳神阿蒙的信仰逐渐发展,最后在第17王朝完全取代门图神,成为底比斯的主要信仰。延续了数千年的门图神信仰成为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城底比斯,有四处供奉门图神神的神庙遗址:埃尔曼特、梅达穆德、托德和卡纳克神庙神庙的北部,它们分布在古城的四个方向,共同守卫着底比斯,被考古学家称为“底比斯的圣殿”。作为卡纳克神庙神庙的一部分,门图神神庙因地处底比斯腹地而极具研究价值。1940年,法国学者对门图神神庙进行了考古发掘,随后断断续续地进行零星考古。2018年,当中埃联合考古队抵达时,门图神神庙的遗址已经废弃了40多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中国和埃及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历史。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一切都需要和世界文明对比。我们应该从世界文明的角度来看待中华文明,了解我们的中华文明。

古埃及文明翻译标准化加速

中埃联合考古队发现了这些遗迹,门图神神庙的完整平面图正在逐步绘制中。除了考古发掘本身,中国的考古队也因实际需要,创新性地开始了对古埃及文明进行“中国化”的工作,即将众多版本的译著标准化,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为未来的古埃及文明研究搭建基础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埃及对壁画和它的一些特殊器物的描述,一个国王就是埃及的法老,有五个名字,每个名字都不一样,一切都是自成一体的东西。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没有标准化,所以很容易产生歧义。

基于考古发掘记录的实际需要,考古队已经开始规范古埃及文献的翻译,尽量将晦涩难懂、一字不差的翻译标准化、统一化,为今后中国学者研究古埃及文明、深化埃及考古工作做最基本的准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贾笑冰:人名有王名、官名、朝代的名字、各种器物、建筑,几个大类都在推进,但是难度很大,我们之前没有可以参考的。随着我们工作中遇到,会慢慢把它丰富起来。还要请国内各方面专家,我们要讨论一下,把它定下来。大家以后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我们的话语体系就一致了。

标签: